加拿大出行指南
浏览:0次 发布时间:2016-03-18 14:32:21 作者:
生活在加拿大的留学生们,肯定离不开出行,如下列举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出租车:与学校确认当地出租车叫车电话,乘坐出租车需要提前预约。
2、公交车:公交车票价因地制宜。价格大约在两元到三元多之间,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比国内的车票贵了十多倍。
首次与学校确认公交车的路线和到站时间表,公车的到达时间都很准时,只要安排好坐车时间就好。公交车费每次2-3加元,每月公交车月票为70-150加元不等。
3、过马路还是一定得走人行道,因为加拿大车速很快,而且一般不会有人横穿马路,所以驾驶者对突然横穿马路的人的提防度很低。自行车在安省是与机动车同等的,所以自行车要走机动车道。
在多伦多这个加拿大最大的城市,汽车、电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不分距离远近,均实行一票制。而且,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实行联票,即购买一张票,可以在几种交通工具间使用,直到到达目的地,乘客不用再买票。
多伦多公共汽车、电车和地铁统一由多伦多市政下属的多伦多交通局管理。交通局为方便居民,制订了许多不同的售票形式和价格。
根据2006年4月1日起公布的相关规定,目前居民可以有以下几种购票选择:
1、付现金,随乘随买。成年人每张3.00加元(1美元约合1.1加元),12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和在校学生凭有效证件可享受不同幅度的优惠,24个月以下儿童免费。
2、预先买票或代用币,多买多省。一次性购买5张10.5加元、10张21加元,对儿童、学生和老人也有不同幅度的优惠。
3、8.5加元日票,不限次乘车。日票分个人和家庭或团体票两种。个人票每周7天包括法定假日均可用,家庭和团体票则仅限周六、日和法定假日使用。日票从当日交通服务开始到次日早晨5时30分有效。对家庭或团体人数有限制:两名成人或者1名成人带5名19岁以下孩子,再或者两名成人带4名19岁以下孩子。
4、周票,成年人票30加元/周,学生和老人票23.75加元/周。
5、月票,成年人票99.75加元/月,学生和老人票83.75加元/月。若一次购买12月的月票,可优惠一个月的票价。
世纪华旅留学邵雨青老师提醒,乘客乘车时如需换车或换乘地铁,需向司机要一张转车票,凭此票可换乘另一路车或地铁,直到目的地不用再买票。若是从地铁换乘地上交通,则需在地铁检票口入口处取转车票。需要指出的是,转乘票只限在不间断的单程行车路线中转乘时使用。
多伦多有两条地铁线路。第一条以整个市区为中心,呈U字形南北环绕;另一条则是穿过市区向东西延伸,类似于北京的一号线地铁。
温哥华是个国际公认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其公交设施也同样先进,亲民便民的票价设置很有特点。
作为海港城市,温哥华的公交工具包括:公共汽车、城铁和海上巴士(轮渡船)。城铁快速列车和海上巴士都是无人驾驶,由调度室内的电脑设备遥控。车流与客流很适应,很少发生乘客拥挤现象。三种交通工具售票互相联网,购票后在规定时间内可以通用,中途转乘无需再购票。
温哥华公交车票价的高低由两个因素决定:交通时段和路程远近。时段分为:工作日内从上班到18时30分;工作日18时30分之后以及周六、日及假日全天。路程则以跨几个区域衡量。专家介绍,温哥华公交网覆盖的地区被依次划分为:一区(主要包括温哥华市。)、二区(主要包括北温、西温、伯纳比和里士满及机场。)、三区(指大温哥华其余地区,有点像中国人所说的市中心、近郊和远郊。)
具体来说,工作日内从上班到18时30分期间,路程在一区内,票价为2.25加元,优惠价为1.5加元;路程在一、二区内,票价为3.25加元,优惠价为2加元;路程跨三个区,票价为4.5加元,优惠价3加元。工作日18时30分之后和周六、日及假日全天,不分路程远近,票价一律为2.25加元,优惠价1.5加元。5岁至13岁儿童、14岁至19岁学生和65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可以享受优惠价。4岁和以下儿童免费。但此票不适用温哥华西海岸的城际快车。
同时,温哥华的公交上班族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购套票、日票和月票卡,不同的区票价也不同。
留学生十年总结:助你在美帝更好混
浏览:0次 发布时间:2016-03-25 11:14:43 作者:
留学生十年总结:助你在美帝更好混
苗立成
初到美帝,留学党们多少都会感到有些不适,对于国外的一些为人处事的规则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做起事来难免会有些不周。不过,别担心,今天就为小伙伴们带来出国十几载的过来人献出的七条肺腑之言,相信无论对于大家的留学生活还是整个人生都会有着不小的帮助。北美文化中complain (抱怨) 这个词是很负面的,complainer (抱怨者,爱抱怨的人)也很受鄙视。如果别人评价说:She/He is a complainer, 基本上就等于把此人在社交圈里判了“死刑”,等于在说:她/他很负面,消极,缺乏战略性思维,不能成事,我们不要和她/他一起玩耍。
在公司文化中,我们常说don’t complain without alternatives, 或者说Don’t bring up a problem unless you have a solution。 毕竟,明白人都知道,不论生活还是工作,解决比吐槽有价值得多。
但是,让人类不去抱怨好像又是counter-intuitive的。喜欢给差评是人的本能,发泄一下更健康! 前阵子朋友圈,就有这么一篇刷屏的笑料: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一块3750年前的石头上的文字被破译出来,竟然是一个买铜的人给卖家发的一封差评:“你发来的什么铜?你特么把我当什么了?居然敢这么轻蔑的对待我?”
你看,从老祖宗开始,当被雷到的时候,吐槽的功力是被写进人类的DNA里的。 出国这么多年,我们亲眼目睹很多抱怨演化成bad mouthing,让很多友谊葬送在是非留言中。 当别人心中塞了这样一块写满自己差评的大石头,朋友之间的结下的梁子,也就坚如磐石了……
有些“过来人”说留学圈复杂,笔者倒不以为然。红尘无边,净土难寻。但我也明白这种说法的立足点:毕竟,大家很早独自到异国生存,事事都要靠朋友,很少能靠上父母家人。
在国外,无论是事业上,学业上,还是生活中,如果朋友卖了你,那就真的会很受伤,内伤外伤一起扛,打落牙齿还要往肚里吞。 所以,为了让吐槽大石沉下朋友圈,笔者献出出国十年以来朋友们和自己应该遵守的“江湖规矩”:这七条都是肺腑之言,为的是大家不再互相往院子里扔差评的大石头。 如果我的分享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无论你在国内还是国外,我都会非常开心。当然,人无完人,笔者也要不停修炼,与君共勉!
出国十年,我们应该遵守的“江湖规矩1宁失江山,不失约会 约饭逛街看电影算是时差党娱乐项目中的重头戏了。记得上学那会,很多同学都是自己住,平时自己啃书,自己考试,自己吃饭。没课的时候,好友约着一起high一下,可能是一星期或一个月中唯一的寄托。好不容易盼到了,却duang一下被放了鸽子……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人找不见了,或者最后一秒被对方的一条短信cancel了……火冒三丈是肯定的,下次再约也很难。 鸽子满天飞,被放鸽子的人心中肯定准备好了石碑一块,对爽约者的差评肯定是沸沸扬扬的写了一篇。 放鸽子是诸多不靠谱行为中最浪费别人时间和感情的一个,反映了放鸽子者无时间观念,不负责任、自私等缺点。如果是在工作上放别人鸽子,后果将不堪设想!小则被同事抱怨,大则耽误了整个公司的业务进程,自己还可能直接被炒了。
建议 花十块钱买一本agenda记录自己的各种appointments,避免忘记。手机党请全力使用日历功能。 如果实在要取消,要尽早reschedule,不能最后一秒突然ditch对方; 如果实在是emergency需要最后一秒取消约会,打电话好好跟对方说明原委,不要突然玩失踪; 解释的时候要真诚,不要瞎编,大家都不傻。要记得:耍小聪明是对他人智商的侮辱; 要将“宁失江山,不失约会”这个原则牢记,有了一个靠谱的名声,事事都会顺风顺水。
2Offer Constructive criticism (建设性批评)很多独生子女的出厂设置造成他们对别人的包容度不高,大家一起共事往往会意见相左。意见不统一本来可以简单解决,却总是衍生出更多drama,后来一群人围在一起纠结谁先撕逼了,谁瞧不起谁了,谁两年前欠了谁的钱还没换呢…… 首先,如果要对别人提出意见,最好不要以泄愤或者让人难堪为目的,而是要为了解决问题继续move forward。 其次,有意见最好当面锣对面鼓。 和西方文化不同,国人的文化偏于含蓄,不赞成面对面对峙,凡事求和,面子当先。这个求和有时候会误事,很多事是不破不立的。 不能对面提出的意见,在社交网络上指桑骂槐,或者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都是副作用很大的。 处于自私自利的差评却似生命力顽强的病毒,在每一个角落滋生。笔者看来,不能当面说出的批评,都是没价值的批评。就像YouTube上的一个差评一样,显得自己的言论没有根据,更显得自己做人缺乏勇气。 躲在键盘后对别人恶语中伤当一个宅在家里的cyber bully, 制造负能量,损人不利己。 相反,大家在国外混,都需要别人给自己成长的机会,真诚而善意的批评弥足珍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布施。 建议 有不爽要当面指出,不要匿名大放厥词,更别在背后制造事端。
3别拿创业出去装B对于留学背景的青年们来说,除了进驻大公司走上白领金领的道路之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 创业的热浪袭人,在浪里,年少的我们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荷尔蒙在沸腾。一旦当了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不经世事的我们实际工作还没做好,首先开始自封大王,张口闭口跑业务,谈项目,做生意…… 这样包装自己其实很幼稚。 真正成功的人士往往不这么谈话,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找感觉而不是在做事情。能被这种虚张声势的言行唬住的人,往往又都是乳臭未干的学前班儿童,而他们的崇拜,并不能给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就感。 另外,大家在外创业都不容易。身为创业公司的老板不要画大饼,就算公司运营情况不好,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旅行对员工与合伙人的诺言。 每签一份合同,引进一个人才,就要有一份责任感,答应别人的一定更尽力兑现。虽然说,就算最后大家不欢而散,有财务纠纷,拿着合同去上告法院的人应该也极少。毕竟商业起诉代价很大,很多人吃了哑巴亏也不愿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牺牲在打官司上,但是这不等于小老板们可以一辈子靠奸懒馋滑的本性去维持小范围的成功。 这样做人,对于名誉和信誉度负面影响很大,得不偿失。 建议 做一个实干的创业者,执行力永远高于言论; 更加关注你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时时刻刻在考量别人是否觉得你牛B; 留洋在外,大家都不容易,创业公司的领头人要懂得担当,一切为合伙人和员工着想,不要利用和榨取他人的热情; 老板最好可以一个project一结账,实在拿不出钱开工资的老板,许诺合伙人和员工的股份和期权一定要按时兑现。如果公司破产,也要公明正大,给每个合伙人一个说法。 加入创业团队时不要头脑发热,不要参与忽悠人的创业团队当免费劳动力; 成为老板之后,要做人厚道,不要利用、压榨和你一同创业的伙伴。
4Don’t Judge西方文化尊重个性,不管是哥特风的青年还是行为艺术专业的同学,可能在你的眼里外形和行为怪异,但是要记得,你无权歧视或者冤屈任何人。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只有一条命,想怎么活是自己的事。有些时差党把种族歧视色彩浓重的词语挂在嘴边当成笑料,大家都知道这是stereotype 和 discrimination。 聆听和接纳,总比先入为主的歧视更能带来价值。 建议 保持好奇和平等的心,学会理解尊重
5找对象:创造的价值 VS 消费的价值曾经有朋友问笔者,在选男女朋友的时候到底怎么能看一个人? 笔者回答:在这个消费时代,在这个以消费来定夺他人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看一个人在创造什么价值,而不是消费了什么价值。 笔者一点也不反物质,对于拜金这类对于时代感的词也完全无感,保持中立。在此,笔者只是真诚说一下自己的建议,并不针对任何人群。 简单的说,如果一个人向你展示他的品味,那么你要看,这种品味在有了足够的经济支持的条件下,是不是很轻易就拥有。 例如:如果给你50万美金,让你来打造自己。那么你只需要去大品牌设计师那里定做一身衣服,或者翻看几本时尚杂志,学一些时尚元素的皮毛,照着杂志的搭配买,就可以差不多一身光鲜,使自己看上像是一个有时尚品味的人。 同理,对于雪茄红酒和赛马的知识,对于高档餐厅的熟悉,对于跑车的博学,会让一个人看上去很有魅力,甚至深奥迷人。 但是,如果于此同时,他/她同时在制造很大的价值(例如:科技公司的老板致力于科技创新,畅销书作家为大家创作更好的精神食粮),那么这个人是有根基的。 如果一个人所有魅力都建立在消费之上,而不创造任何价值,那么你就需要重新考量这个人了。 建议 择偶的时候要记得评估他创造的价值; 说白了,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奢侈没有错,但是自己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要配得上自己的消费。
6Give people credit, don’t steal it
有句古话:“可共打天下,不可共享天下”。 意思是说,很多人可以一起组团开天辟地,却不愿与人共享胜果。 其实,在大学做project也好,工作后和同事相处也罢,能够看到他人付出的汗水和心力,并且认可,当众说出来,是很大的美德。 在合作中,很多人并非一定要非常腹黑的无视和掩盖别人的辛劳成果,而是太多关注自己,放不下执念,所以很难发现别人的优异。 能够先放下自己轻慢的心,看到别人闪光点,是一种能力,需要一定的修为、情商和善心。 在西方,很鼓励give people credits的行为。在一个项目做完之后,如果我们都是不再标榜自己做了什么,而指出别人做了什么,这样我们也会更懂得appreciate别人,自己也就更开心一些。
建议 一定要大声说出别人的付出,让团队听见,让付出者听见,让自己也听见; 大家活着,求的都是个recognition, 若是处于嫉妒碍于面子或是太过关注自我,而不能给别人应得的认可,很难成为将相之才,所以要慑服自己的傲慢或嫉妒。
7尊重隐私Privacy是个太重要的词。西方的法律是保护隐私的。 港台的娱乐文化把“爆料”、“八卦”这种道德缺失的行为合理化、娱乐化。其实,生活不是综艺节目,我们要有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来判断媒体传播出来的价值观。如果没事,最好不要探究别人的生活。 网络时代,任何消息po在网上,传播速度就几乎是光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有意的和无意识的网络暴力会造成受害者身败名裂,甚至是自杀。这样的例子在近几年的新闻里常有出现,令人叹息。 我们留洋在外,自己的房间都会装上窗帘,不想别人窥视自己。那么我们也就不要站在窗外,伸手去掀别人卧房的窗帘,探着头看。 尊重每一个人的自我空间, 把阴暗的好奇心放下,关注自己的事业学业。
建议 抵制cyber bullying; 把八卦灌水的时间用在投资理财或者做义工、学英语上; 保护自己的隐私,必要时使用法律手段; 尊重别人的隐私。 遵守规矩, 我们一起努力的基石